當前,造成農村火災的主要原因有:農民消防知識匱乏;農村消防基礎設施薄弱;居住比較分散;交通不便;易燃可燃物多,動用明火多等。所以,只有增強了廣大農民自防自救的能力,才能保證他們的切身利益免受損失。防力量體系。定期舉行消防實戰演練,提高滅火搶險救援能力。
1、在農業收獲季節、森林防火期間、重大節假日以及火災多發季節,應當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宣傳教育,組織開展消防安全檢查,排查火災隱患。
2、通過消防宣傳進農村,要讓村民受教育率達到90%以上,村民應做到“三懂三會”,即懂得自救逃生常識、懂得火災的預防措施、懂得撲救一般火災的方法;會報警、會使用滅火器、會撲救初起火災。
3、注意用電安全,要選擇正規廠家的電源插座,不要圖便宜而使用劣質產品,不能多插頭共用一個插座。插座要插實插牢,防止插頭松動,如果接觸不良,就會造成電阻過大,容易發熱產生高溫或打火引發火災。
4、使用電熨斗、電熱器時要隨時有人看管,用完后不要放在可燃物體上。尤其注意在停電后要拔掉電源,否則無人看管很容易引發火災。
5、要及時關閉電源開關及天然氣、煤氣、液化氣總閘門。外出前一定要關掉日光燈、電視機、錄音機等電源,熄滅室內外一切火種。
6、不要用明火尋找物品或檢查天然氣、煤氣、液化氣是否漏氣等。
7、使用爐灶時,嚴禁用汽油、煤油等易燃液體引火。不要在火爐周圍堆放可燃物品,不得在爐籠上烘烤衣物,火爐周圍要備有適量的消防用水?;馉t的煙囪不要用可燃物質支撐,更不要用紙張、塑料布等易燃物質封堵煙囪接口或縫隙。
8、煤、柴爐灶扒出的爐灰,放在爐坑內,如急需外倒,要及時用水將余火澆滅,以防余火引著可燃物或“死灰”復燃。
9、烹煮食物時,一定要注意安全,不要隨意離開廚房,人不在廚房時,必須將電、火、氣等關閉。廚房內配備一兩個家用滅火器。
10、不要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吸煙,更不要在身體疲倦時或飲酒后吸煙。因為煙蒂的溫度較高,如果掉在可燃物上,很容易引起火災事故。
11、嚴禁用銅、鐵絲代替保險絲。因為保險絲是由鉛、錫、銻等低熔點合金材料制成的,當通過的電流超過額定值時,它會很快熔斷,及時切斷電源,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。如果用銅、鐵絲代替,那么發生短路或超負荷時,保險絲就不會迅速熔斷。
12、要加強對老人、小孩等弱勢群體的消防安全教育,妥善保管好火柴、打火機、酒精、汽油等容易引發火災事故的易燃易爆物品。
13、不要隨意焚燒麥秸桿、稻草、垃圾、樹葉等雜物,嚴禁野外用火。
14、農村養雞、養鴨、養豬等養殖場所以及種植蔬菜、花卉、植物的大棚等場所一定要加強安全用火用電的管理,尤其是塑料薄膜、稻草簾、泡沫保溫層等易燃物與供熱管道及用電線路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。
15、發現火災時,應當立即撥打“119”火警電話,準確講清起火單位、所在地區、街道、房屋門牌號碼、起火部位、燃燒物質、火勢大小、報警人姓名以及所使用電話的號碼。報警后,立即組織人員在路口接應,引導消防車進入火場。
16、油鍋起火后,要立即將鍋蓋緊緊蓋上,或將切好的蔬菜倒入鍋里,或用浸濕的被褥、衣物等捂蓋,這樣可使燃燒因缺氧而停止。油鍋起火不能用水撲救。
17、當燃氣罐著火時,要立即關閉閥門、切斷氣源,并用濕布、濕毛巾或棉被等蓋住著火點即可。